中纪委:部分地方反对四风搞形式主义引担忧

2014年01月03日09:0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3日电 近期,中央纪委研究室梳理和分析了群众对各级各部门转变作风情况的看法和要求。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3日对此刊文称,群众对改进作风的可持续性表示出一定担忧,一些地方在反对“四风”过程中形式大于内容,出现以形式主义反“四风”的现象。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下半年以来,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文章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铁面执纪,坚决查处顶风违纪者并给予曝光。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参与。

  同时,在充分肯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群众对于改进作风的可持续性也表示出一定的担忧:

  一是担心抓作风转变是“一阵风”。一些群众反映,部分党员干部对整改作风只是抱着“装样子”的态度,打着“别撞到枪口上”的算盘,想“躲过这一阵”再说。有的群众称,现在纠正“四风”风头紧,有些人“识时务”,能“自觉”将尾巴夹一阵子,等风头过去了,狐狸尾巴没准还得露出来。

  二是担心纠正“四风”可能搞形式主义。一些地方在反对“四风”过程中形式大于内容,出现以形式主义反“四风”的现象。群众最担心的就是这样“轰轰烈烈走过场,辛辛苦苦搞形式”,却看不到作风的转变,得不到真正的实惠。有群众反映,形式主义令人生厌,以形式主义反“四风”更让人反感。

  三是担心中央政策落不到实处。一些地方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当做对上负责的一项政治任务,往往以文件落实文件,但对实质性工作却不愿抓、不敢抓。有的地方在落实上大打折扣,搞变通。群众认为,反“四风”如果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不到实处,中央的好政策也就失去了意义。

  四是担心整改作风出现绝对化倾向。个别单位为了达到精文简会的目的,该开的会也不开了,该发的文件也不发了;有的部门经常搞检查,占用干部过多精力;等等。反“四风”成了最终目的和应景之作。很多群众表示,反“四风”要把握好中央精神实质,如果片面执行文件上的规定,容易过犹不及。

  五是担心部分党员干部没有真学、真走群众路线。有的单位关起门来搞教育、搞整改,不让群众参与。还有一些基层社区、农村长年难见干部的影子,群众反映问题无门。群众呼吁“要整治四风,就要真正接受群众监督。如果群众看不见、说不得,还谈什么密切联系群众、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文章指出,群众反映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些领导干部摒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将城市建设项目摊子铺得太大,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工程投入承担能力缺乏科学统筹,造成公共财政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群众认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泛滥反映出好大喜功、好高骛远的浮夸作风,这于党于国于民都贻害无穷,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二是官僚习气作祟,缺乏为民服务意识。群众反映,在某些窗口行业,“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老问题仍未得到根治,特别是在基层更为普遍。有的管理环节繁杂,程序模糊不清;有的推诿扯皮,服务态度冷淡生硬;有的随意增设门槛,甚至“吃拿卡要”、故意刁难群众。有群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发表网评称:“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小事,但暴露出来的问题应当引起党和政府的深思和忧虑,老百姓都在为党内有这些害群之马而汗颜!”

  三是“三公经费”审批管理随意性大,监督不到位。群众反映,“三公经费”支出是一笔大数目,但其审批管理过程不够透明,老百姓难以进行监督。尽管有些部门和单位已经向社会公开了决算报告,但公众对很多项目和用语表示看不懂。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力提倡晒“三公”,“三公经费”公开的做法总体还是受到群众认可的,但个别地方落实、监督仍然不到位,有的甚至引起了群众猜疑。

  四是一些相关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约束力不够。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区各部门也都相应制定了实施细则。但在群众看来,一些制度的制定往往是“闭门造车”,可操作性不强。一些基层职工反映,改进作风的制度看似汇成了册,但反映不出本单位本部门特点,没有切中要害。还有的制度缺乏程序性设计,执行中弹性过大,难以做到刚性约束。这样的制度再多也是一种应景,不可能建立起长效机制,最终还会让“四风”问题出现反弹。

  五是一些干部群众对不正之风“容忍度”较高,“潜规则”盛行。群众普遍认为,“四风”问题由来已久,多年来整治未绝的“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一些基层群众也反映,只要不直接侵害自己利益,对一些“四风”问题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有群众反映,老百姓面对这种“潜规则”其实也是无可奈何,而且还是受害者,但因无力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自己也只能是“随大流”。

  文章指出,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方面,群众有如下建议和要求:

  第一,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法制化。制度创新是作风建设的治本之策。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使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与法律、制度对接,用法律和制度的手段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当前特别是要完善并严格执行财务核准制度,将“三公经费”开支系统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加强“三公经费”审批、指标控制和报销管理,严格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稳步推进“三公经费”支出公开,督促职能部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改革政绩考核机制。培养好作风,凝聚正能量,要注重用好政绩考核这个“指挥棒”。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好的作风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把民生改善、作风转变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从“德、能、勤、绩、廉”全方位考评领导干部,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健全民主考评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标准,实行“问绩于民”。

  第三,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化纠正“四风”,归根到底是让群众得到实惠,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把维护群众利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整治与民争利、“吃拿卡要”等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推动转变作风不断向基层深化。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发现和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并督促有关方面采取措施认真改进和纠正。

  第四,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好作风的形成关键在领导带头。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养成教育,引导和督促领导干部增强党性观念。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意识,牢固确立在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争当清廉的楷模、节约的表率、勤俭的标兵,自觉抵御各种不正之风,使我们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发扬光大,真正形成一级带动一级、齐心协力加强作风建设的强大力量。

  第五,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确保中央改进作风要求贯彻到位,必须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纠正“四风”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建立督查机制,强化日常监督。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从中央到地方,一级一级地督查,使中央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纪检监察机关要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从具体问题抓起,加大执纪检查力度。将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治理“四风”的全方位监督网络。

  第六,加大惩戒力度。深化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严明纪律,强化责任追究。对那些违反改进调研、精简会议、厉行节约等作风转变规定的行为;对执行制度不严、工作纪律松散、甚至徇私舞弊的行为;对抓作风转变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的行为,以及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造成不良影响的有关责任人,必须予以严厉惩戒,做到对作风问题“零容忍”,始终保持对不正之风的严惩态势。

  第七,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好风气的形成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只有人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形成治理“四风”的强大合力。要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与加强宣传教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崇清尚俭成为全社会的主流。善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用先进典型、正义之气,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原标题:中纪委:部分地方反对四风搞形式主义引群众担忧)

(编辑:SN054)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纽约警察逮捕乱穿马路华裔老人致其重伤
  • 体育澳网-李娜5年内4进4强 NBA火箭灭开拓者
  • 娱乐春晚第二场联排 苏菲玛索刘欢替身走台
  • 财经28省份GDP总量据估算已超全国两万亿
  • 科技4G资费香港比内地便宜一半
  • 博客土摩托: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性爱大师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初二男生用学费送女生5000元手机惹议